国家石化经济版图上的“闪闪新星”
从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起,发达国家的目光就逐渐从外太空转向了海洋。在今后的50年内,人类将加大对海洋――这一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进行开发和扩张,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宁ISO认证
作为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油气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借新世纪头10年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之势,于2010年12月30日经批准,由原宁波化工区――浙江省率先建立的石化工业专业园区,一举晋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作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基础工业水平的需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集约集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园区产业层次,做优做强石化新材料产业,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石化产业基地。
●十年孕育出“国家一流”化工新城
宁波号称东方港都,拥有全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北仑港。因港而兴,强大临港型大工业体系沿海岸线蔓延,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具有天然的发展禀赋和传统。
上个世纪末期,宁波为搬迁市区内化工企业,结合镇海炼化产业链延伸而设立宁波化工区,并于2002年正式成立管委会。从宁波市东北侧、杭州湾南岸这片辽阔的滩涂上开始,总规划面积56.22平方公里的宁波化工区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石油化工新城。
短短10来年,化工区已从过去的“摒弃”企业集合地发展成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完备、符合循环发展要求、经济带动力辐射力大的石油化工产业样板区。2006年,园区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并经省批准,由市级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09年7月,还被相关部门列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2010年1月,被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30日,国家批文晋升宁波化工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今,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浙江省产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更是国家石化经济版图上的一颗“闪闪新星”。在提高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水平、打造临港产业集聚提升示范区的规划中,它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石化行业重点推进的“三区一基地”之一;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规划中,它是宁波发展壮大临港大工业的“主角”之一。应当说,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承担着国家石化产业和浙江省临港工业发展跨越的重要使命。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在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当时的宁波化工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通过改造扩建和联合布局建设的4000万吨级大型炼油及200万吨级乙烯产业区之一。
跻身全国石化产业的布局图,谈何容易?对此,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这样分析: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发展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独特的发展优势,符合振兴规划提出的石化产业实行集群化、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国家对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指导和加快化工区石化产业集聚,加速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石化产业专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确立园区在全国石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规划先导显现“聚变效应”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3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坚持按照“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内外资并举”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完善、整合、提升基础化工产业;做新、做细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对接、配套、延伸石油化工产业”为目标,正在努力营造一个以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支撑、以液体化工码头为依托、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生产与生态环境均衡协调、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以大中型炼油、化工项目为主,以基础无机化工、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等产业为辅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自2003年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至今,已引进石化企业45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66.34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9.16亿美元。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23%。2011年前三季度已达到1275.9亿元,大大超过2010年全年。”
目前,区域内除了建成100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的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和中石化商业储备基地外,还拥有中石化镇海炼化23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韩国LG甬兴50万吨ABS、韩国爱敬和东来化工45万吨DOP、镇洋化工30万吨离子膜烧碱、日本大赛璐6万吨醋酸纤维切片等项目。另外,即将建成的项目还有赫连阿克苏诺贝尔多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巨化科技12万吨醇醚及ODS代替品二期、浙江江华8万吨顺酐、金海德旗15万吨C5分离、宁波顺泽5万吨丁腈橡胶等多个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
现如今,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机制充满活力、区域优势得天独厚的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区块,“油头化尾”产业链已经形成。下一步,园区将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大战,实现效益最大化并有效降低环保和安全的风险,努力打造国家级石化经济开发区和石化产业基地。
●安全环保共铸和谐生态园
在惯常思维中,发展化工产业与优化生态环境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忧虑。但是,这对矛盾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却达成了一种和谐。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中,环境保护和生态维系,始终被摆在与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一流的创业创新环境,园区发展就是空话一句;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园区发展就不可持续”,早已成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核心理念。
按照生态园区理念,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理念贯穿于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考虑了资源再利用、污染减量化。在企业布局上以循环利用为纽带,按“油头化尾”的原则,上一个企业的产品作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2010年底,园区已经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0多亿元,带来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便捷的交通、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高效的热点联供、化工物料传输设施、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促进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自成立以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宁波化工区区域环境评价》、《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了《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成为全省生态化改造试点园区和宁波市训话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达标率80%的目标,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目前,园区新建企业环境评价率为100%,从源头杜绝了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环保评价不过关的项目进入园区。同时,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一线设防,二线驻点的消防配置,建立一个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消防体系和先进的消防通信网络,达到安全生产、经济合理和方便使用的要求,在消防救援、管理模式上与国际接轨,预防和减少火灾危险。这几年,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区域性风险评价》、《化工区事故应急预案》等;作为我国与日本政府合作的“加强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项目”两个试点之一,园区的安全生产体系得到了显著加强;目前园区新建企业安全评价率为100%,投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为100%。
如今,园区不再只念经济账,生态账、绿色账将被重点考量,园区将以大浪淘沙的姿态做好项目引进,通过选优引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并存共荣。“现在引进的项目都是高投入、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大部分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有项目都是国内一流。可以预见,一个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园区将在这里孕育而生。”
●“软环境”为园区升级注活力
如果说,生态环境是化工区发展的“硬指标”,与之相对的,是创业创新的“软环境”。几年来,园区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合作,共建成果转化、人才合作、实习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园区内的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石化的骨干企业,借中石化的技术与资金优势,在2006~2008年,园区立项并获批的国家火炬项目1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项,国家863科技项目1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项,产学研科技对接项目18项,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80余项。
眼下,园区内的重点企业普遍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具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在此基础上,园区管委会进一步探索多种合作与联合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持、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机制。
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以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全面调整石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提升技术含量为核心,全力构建生态石化、循环石化、科技石化。以石化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群;以石化为窗口,培育石化文化,汇集石化人才;以石化为纽带,广结各界有识之士,加强与海内外石化企业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好未来!
(本版由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稿)